学院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历史积淀 丰厚多元

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是南京师范大学办学历史最长,最具能源、化工及环保特色的工科学院之一。学院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56年创办的南京动力学校工业企业热力装备专业,1980年更名为化工部直属南京化工动力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与南京师范大学合并办学,2010年更名为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学院秉承着“正德厚生、笃学敏行”的校训,致力于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具备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人文底蕴的绿色低碳能源高效清洁转化利用专业素养的跨学科创新领军人才。办学60多年来,学院培养了万余名毕业生,广泛分布在能源、电力、化工、石化、城市建设、暖通空调、制冷低温、环境保护、动力机械、装备制造等行业,毕业生勤奋踏实,肯干、会干、能干的优良特质,赢得了社会及用人单位的良好口碑和一致赞誉。

师资队伍 实力雄厚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05人,其中专任教师83人,实验技术人员9人,机关管理人员14人。专任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中,教授11人,副教授41人,正高级实验师1人,高级实验师和高级工程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1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85.54%。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46人,校外兼职硕士生导师26人。拥有国家海外优青、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苏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对象、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双创博士)、南京师范大学“百人计划”培养对象,南京师范大学中青年领军人才等各类国家及省部级人才获得者,聘请院士、杰青等担任顾问教授。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层次高、创新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 成果丰硕

学院在校本科生841人, 在校硕士研究生425人。现有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能源服务工程3个本科专业。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为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是南京师范大学品牌特色专业。学院建有“能源与动力工程实训中心”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学院教师主编了能源与环境概论、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现代固体废物处理技术、锅炉原理与设备、热力环境污染控制工程、中央空调设计、AutoCAD实训教程等10多部教材,其中,“热力环境控制污染控制工程”被评为2020年高校能源动力类专业精品教材,“现代固体废物处理技术”被评为省级优秀教材。学院十分注重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近5年来,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等多项赛事,获国家级竞赛奖40余项,其中一等奖11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4项,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6篇;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20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1项,团队优秀设计3项;全国能源动力类专业百篇优秀毕业论文(设计)8篇;指导学生主持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项目12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2项、省级项目26项。学院学生荣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和国家级“三好学生”,并多次获得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学院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7%以上,学院本科生升研出国率56%,本科生、研究生就业率稳居学校前列。

科研能力 后劲十足

学院长期致力于能源动力、能源环境、新能源与储能、人工环境、节能环保等领域的科研和工程应用,在燃烧源污染物生成与控制、碳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碳捕集与利用、暖通空调系统优化、绿色建筑以及节能技术等方向取得了开展了特色研究,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学院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能源动力”和“土木水利”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为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建设学科,位列“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50%,工程学学科进入国际ESI前2%学科行列。还作为牵头单位组织建设“碳中和科学与工程”校级重点学科。学院建有江苏省能源绿色转化与碳减排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能源系统过程转化与减排技术工程实验室、江苏省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响应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江苏省能源与动力工程实训中心等四个省级科研机构。近5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纵向项目近50项,承担横向项目150多项,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Combustion and Flame》、《Applied Physics Reviews》等国内外顶级学术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近40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近40项。

国际交流 广泛深厚

学院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俄克拉荷马大学、西肯塔基大学、夏威夷大学,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岐阜大学、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皇家理工学院、丹麦技术大学、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五大电力集团、中石化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学生联合培养及产学研用合作机制。

(数据更新截止到2024年10月1日)